高血壓藥物與心臟衰竭

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雖然在過去的20年之內已在衛生統計上有明顯趨緩的控制,但是仔細端視在目前醫學界大都以高血壓降壓藥物來做為高血壓預防高血壓治療心臟衰竭標準用藥之同時,只會有越來越多類似下面的研究發現結果:『加速死亡』。

◎ 研究報告

  1. 2002年4月,一個專注於心臟臨床的國際醫學雜誌(J Card Fail)發布一份醫學臨床報告,內容針對5,0 10位高血壓並有心臟無力的病患進行研研,結果意外發現同時使用二種高血壓藥物的人(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和血管收縮素轉化?抑製劑-ACE-I,或乙型交感神經阻滯劑-BB),死亡率明顯增加42%!
  2. 2011年6月,國際非常權威的心臟醫學雜誌(Int J Cardiol),發布了一份最新醫學臨床研究報告,內容針對2,700多位高血壓並有不同程度之心臟無力的病患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乙型交聯神經阻滯劑(BB)高血壓藥物的人,尤其是心臟射流量差的病患,他們的致命明顯的增高(49%)!
  3. 同年7月,韓國心臟血管醫學的專業雜誌(Korean Circ J),針對3,200位心臟衰竭而被照護的韓國人進行研究,結果一樣發現使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高血壓藥物者,他們的死亡率也明顯的增高!
  4. 2011年12月,歐洲權威醫學雜誌(Eur J Endocrinol)對850多位瑞典老人進行長達8年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抑製劑-ACE-I高血壓藥的人,反而會因心血管問題導致高血壓提高!

◎心衰過程

心臟衰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都先開始於高血壓,慢慢演變成動脈硬化,然後發生心肌缺氧,然後變成狹縫心症的標準胸口悶痛症候,一不小心就會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

由於心臟是我們身體最『操勞』的器官,打從娘胎開始時就得從不間斷而且很用力的「縮放」,直到結束那一刻為止,也因此它一定有很特殊的方式來適應這艱難苦的工作環境。推動這個大引擎,心臟必須使用大量的生物能量來推動這個引擎,這只有在有氧代謝的條件下才能產生16倍的高效能量,但是這些氧氣及養份的供應一樣得在比頭髮還細18倍的微血管中進行,那真正的問題還是出現在這些動脈血管上。

大約60%的心臟衰竭都是起因於“血管內徑”這個因素,而不是發生血栓栓塞之心肌梗塞或粥狀動脈硬化(油傷口)之狹小的心症,都直接的讓血管內徑縮小,當氧氣及養分不足以供應下游的心肌細胞活命之時,這一區的細胞除了死亡之外,周邊的鄰居細胞也會釋放纖維將其包裹起來而絕跡。

◎降高血壓藥早死原因

核心的問題發生在現有醫界對付這替代的策略就是一個:『拖』字!因此大多數的醫生都會以心臟的負擔為用藥,卻忽略了固有的無力問題,而忽略了身體真正的需求。

原本大腦通知血管收縮以補足細胞收縮缺氧的情況,卻因為高血壓降壓藥的擴張血管機制,以及強迫抽掉血液中的水分,讓血壓下降,從而反而使身體缺氧更為嚴重嚴重。其中像是乙型交感神經阻滯劑會強制讓心跳變慢!由於供應心臟的血液已經不能滿足心肌細胞的負荷,這時心臟只得得再加快幫浦,但這也讓原本就處於既無力又無法施力的『虛劣劣勢』狀態下的心臟,在一番折騰後,心肌細胞夭折率就快多了。

老人常服高血壓藥,加速心臟衰竭

文/陳志明博士

高血壓藥不僅用在降低高血壓,更是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必備藥物。只不過,研究卻顯示長期服用反而更耗損心臟力,提高死亡率!

超過五十歲以上的人大概都有所感,就是體力已不再像年輕一般的強壯,這代表心臟的馬力漸漸的已進入衰退階段。可是越來越多的研 究卻發現心臟越是無力的人,在長期服用降高血壓藥物後,他們的死亡率竟然比其他人高出49%,甚至還發生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這現象牽涉到至少三種類型的高血壓藥物及多個族群國家,只可惜這類新聞在台灣經常是被消音掩飾掉的!

人以心為本,當心臟乏力之時身體將自發的供給較多的血氧補給心肌細胞以加強心力,可是高血壓藥物卻將這類身體自發供給血氧的動作阻斷,讓全身血管擴張同時並讓心肌血管收縮。更慘的是還讓原本心跳應該要略快的身體反應,卻強制的讓心跳變慢!於是這老引擎就成了「馬兒要肥,又沒草吃」的虛劣劣狀態,不用說當然夭折得快!

由此可知,高血壓藥只能作為短效控制使用,不適合做為長期治療之用,尤其心臟力差、心跳加快、心臟肥大、二尖瓣症候群等疾病的成年人,更應謹慎使用。在正確治療心臟疾病上,必須只能從輔助加強心臟力的草本保養食品著手。

隱性高血壓研究的最新進展

隱性高血壓是指病人在診間測得的血壓偏低,導致日常生活中及睡眠中的高血壓症狀難以被診斷出,恰好與白袍高血壓相反。醫療場所檢測血壓低於正常值,使得這部分高血壓病人無法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患者風險等同於持續性高血壓。《European Heart Journal》11月10日的刊文《Masked hypertension: understanding its complexity》,有助於更加認識隱性高血壓(masked hypertension)。

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AOBP)可有效減少白袍高血壓,但其對於隱性高血壓的診斷不起作用。動態血壓監測(ABPM)是鑒定隱性高血壓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壓檢測(home BP monitoring)相比於ABPM,敏感度較低且不能監測出夜間高血壓。根據以往的研究以及共識,隱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AOBP < 135/85 mm Hg(或人工診間血壓 < 140/90 mm Hg),且ABPM值升高(白天BP ≥130–135/80–85 mm Hg、夜間(睡眠)BP ≥120–125/70–75 mm Hg)。

隱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包括:生活壓力、吸煙、酗酒、身體失去健康,尤其是針對肥胖人群。隱性夜間高血壓常與失眠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相關。隱性高血壓在非裔美國人/糖尿病患者以及慢性腎病患者中發生率較高,發生率為30-80%,且多表現為夜間高血壓。

為了控制高血壓,首先需要進行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以證明治療隱性高血壓(尤其是夜間隱性高血壓)可以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使死亡率下降;其次,ABPM也應納入醫療保險,以保障隱性高血壓的高危險族群。

參考文獻
Franklin, S.S., E. O’Brien, and J.A. Staessen, Masked hypertension: understanding its complexit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p. ehw502.

內容轉自:https://goo.gl/zo1Bqm